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Ⅰ:老师课上用如下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老师演示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通过图1和图2实验,你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
Ⅱ: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们与老师一起设计了如上图3、图4所示的实验,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4)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a试管中白磷燃烧. a试管中反应方程式:
4P+5O2
点燃
.
2P2O5
4P+5O2
点燃
.
2P2O5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5)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______.
Ⅲ:同学们将图3所示装置中的a、b试管加上橡皮塞后进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6)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甲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乙同学认为: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或乙,实验中白磷量不足(或乙装置漏气等)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或乙,实验中白磷量不足(或乙装置漏气等)
Feier_winer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nn7505 春芽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68.8% 举报

解题思路:由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图1和图2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然后为了防止磷燃烧后的物质逸散造成污染,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改进,改进后的图3实验依然不能保证五氧化二磷不逸散,进而改进为图4实验装置,这种方案可以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同时还能利用燃烧消耗氧气的事实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

(1)因为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着火点只有40℃,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着火点很高,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水中白磷也不会燃烧.
故答案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2)向图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水下的白磷也能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3)由上述两个实验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
2P2O5,b试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4P+5O2

点燃
.
2P2O5,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5)图3与图4相比,图4装置中的小气球能收集生成物,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影响人体健康.
(6)本题可以赞同甲,因为若白磷足量,燃烧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也可以赞同乙,因为若白磷不足量,消耗不完试管中的氧气,或装置漏气,都会导致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5].
故答案为: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或乙,实验中白磷量不足(或乙装置漏气等).

点评:
本题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本题不仅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还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改进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1年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3.72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