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心跳速率通常和人的年龄有关.用a表示一个人的年龄,用b表示正常情况下这个人在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

运动时心跳速率通常和人的年龄有关.用a表示一个人的年龄,用b表示正常情况下这个人在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则b=0.8(220-a).
(1)正常情况下,一个14岁的少年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是多少?
(2)当一个人的年龄增加10岁时,他运动时承受的每分钟心跳最高次数有何变化?变化次数是多少?
(3)一个45岁的人运动时,10秒心跳次数为22次,请问他有危险吗?为什么?
diandian3120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chanrjmj 幼苗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90.9% 举报

解题思路:(1)将a=14代入求值即可;
(2)用a+10替换a求出年龄增加后b的值,再减去原先b的值即可;
(3)令a=45,求出b的值,若b>22,无危险;若b<22,有危险.

(1)b=0.8(220-a)=0.8(220-14)≈164.8次/分,
故一个14岁的少年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是164次.

(2)增加10岁为0.8(220-a-10)=(176-0.8a-8)次
原来为0.8(220-a)次
变化的次数为(176-0.8a-8)-0.8(220-a)
=-8(次/分)
故当一个人的年龄增加10岁时,他运动时承受的每分钟心跳最高次数减少,减少了8次.

(3)b=0.8(220-a)
=0.8(220-45)
=140(次/分)
每秒为140÷60=[7/3](次/秒),10秒为[7/3]×10≈23次
23次>22次
所以他无危险.

点评:
本题考点: 一次函数的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是贴近社会生活的应用题,赋予了生活气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数学的“有用性”.这样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数学学习模式.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4.977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