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一套较为复杂的实验装置,正确的组装顺序是什么?

sigua789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appcat 花朵

共回答了24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学习每一学科都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化学也不例外,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合适自己的方法可能就要事倍功半了. 进入初三年级,我们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即化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习化学还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如在初三化学中将学到的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所以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有的学生刚一接触化学总感觉内容繁多,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难写等诸多问题.因此就片面的认为化学难学,不想去学.其实每一学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方法,对症下药,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对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本人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一)注意观察实验.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当然就离不开实验,因此如何观察实验对于我们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课本设置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光照、通电等);3、反应装置(使用哪种实验仪器、该装置有何特点等);4、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1年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1.95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