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中的最中间的字学名叫什么?例如齐桓公的桓,郑定公的定

ppbb1314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爱鱼_ff 幼苗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据统计,西汉到清朝末期,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立谥制度的起源是周中期为周公旦和太公望制谥,用以如实反映逝者的生前事迹与功劳.后世谥号之制定遂以谥法为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改而自称为始皇帝,后世按数字顺序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万世皇帝等.汉代时期谥法又告恢复,至清末止.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釐王、赵孝成王、 卫睿圣武公等.
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汉字: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女皇帝武则天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二、三字谥号的旧例,她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达四字.武则天称帝后,又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的累加也影响了谥号的累加,自唐高宗以后,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在四个字以上.
皇后之“尊号”即“徽号”.如清代同治皇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多达16个字,而她的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23字谥(见慈禧条).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与民休息,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惟武臣因多封公侯,谥号之极为“忠”,如蜀汉诸葛亮、大唐郭子仪、尉迟敬德谥号“忠武”,宋初名将狄青原议谥忠武,后因故改为较低等的“武襄”,北宋杨业、南宋韩世忠、岳飞(理宗加谥),明初名将如常遇春、靖难首功武臣张玉,清代名将杨遇春等谥号皆忠武,并不能以谥号文武比例论断什么.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
明代皇帝谥字为17字或21字(明太祖),亲王1字,郡王2字,大臣2字,例如
明成祖的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明仁宗的谥号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明宣宗的谥号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明英宗的谥号为: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明代宗的谥号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明绍宗的谥号为: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文臣谥号之极为“文贞”如魏徵、杨士奇及康熙帝师陈廷敬等曾获此谥号,多半为太师的谥号,后避宋仁宗赵祯讳,宋代将文臣最高的谥号改为文正,明代以后恢复“文贞”谥号.
清代皇帝谥字规则杂乱浮滥,可为21字(光绪帝)或23字或25字(努尔哈赤),和硕亲王1字,大臣2字,例如
咸丰帝的谥号为: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恭亲王奕欣的谥号为:忠
清代大臣的谥号规定: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例不授谥.得谥号者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两字谥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议;清朝二百多年只得八人获谥“文正”(如曾国藩).文正以下的谥号则有:文忠(如李鸿章),清朝只有约十人得此谥号;再之下者有“文襄”(只限文臣而有军功者,如左宗棠)、文恭、文成等等.
上谥法
神 圣 贤 文 武 成 康 献 懿 元
 章 厘 景 宣 明 昭 正 敬 恭 庄
 肃 穆 戴 翼 襄 烈 桓 威 勇 毅
 克 庄 圉(或作御)魏 安 定 简 贞 节
 白 匡 质 靖 真 顺 思 考 皓 显
 和 元 高 光 大 英 睿 博 宪 坚
 孝 忠 惠 德 仁 智 慎 礼 义 周
 敏 信 达 宽 理 凯 清 直 钦 益
 良 度 类 基 慈 齐 深 温 让 密
 厚 纯 勤 谦 友 祁 广 淑 俭 灵
 荣 厉 比 絜 舒 贲 逸 退 讷 偲
 逑 懋 宜 哲 察 通 仪 经 庇 协
 端 休 悦 绰 容 确 恒 熙 洽 绍
 世 果
 上百三十一谥,用之君亲焉,用之君子焉.
中谥法
怀、悼、愍(亦作闵)、哀、隐、幽、冲、夷、惧、息、携、恤、愿、儆、上十四谥,用之闵伤焉,用之无后者焉.
下谥法
野、夸、躁、伐、荒、炀、戾、刺、虚、荡、墨、亢、千、褊、专、轻、苛、介、暴、虐、愎、悖、凶、慢、忍、毒、恶、残 奰、攘、顽、昏、骄、酗、湎、侥、狃、侈、惑、靡、溺、伪、妄、讟、谄、诬、诈、谲、诡、奷、邪、慝、蛊、危、圮、懦、挠、覆、败、斁、疵、饕、费、上六十五谥,用之歼夷焉,用之小人焉.

1年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