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所示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的关系.
(2)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
(3)在其像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孙悦同学实验时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原因是______.
(5)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______.
ttting2006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_rtfbf8cb_v1_673 幼苗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94.4% 举报

解题思路:(1)要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证明了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人眼在蜡烛这一侧可以观察到像,在像的位置用光屏接收不到,这是虚像的特征;
(4)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为了确定像的位置,选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
(5)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很难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刻度尺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到玻璃板的距离.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大小.
(3)若移去另一支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不能.
(4)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即能看到反射成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用玻璃析代替镜子,可以通过后面的蜡烛与前面的蜡烛的像重合的办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玻璃板透明,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如果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那么该蜡烛也会通过玻璃板在原来的一侧成像,很难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所以这种做法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不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c选项错误;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不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首先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其中像的位置的确定利用了替代法,在实验中要注意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的确定.同时要掌握实像与虚像的特点,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1年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2.988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