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代著名诗人是谁

我要娶观音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plaza1 幼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采纳率:92.3% 举报

有三首,最出名就这首了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5.千里目:眼界宽阔. 6.更:再.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诗意〗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1年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5.815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