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象回答: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象回答:
(1)当温度为______℃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S B =Sc>S A
(2)t 3 ℃时,在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当温度降到t 1 ℃后,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
(3)t 3 ℃时,将30克A物质投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4)在t 3 ℃时,分别用l00g水配制三杯A、B和C的饱和溶液(底部无固体残留).同时降温到t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t 2 ℃时,得到C的饱和溶液
B.t 2 ℃时,得到A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 2 ℃时,A、C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A、C的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 2 ℃时,三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23zwh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克配彼天 春芽

共回答了12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1)从t 1 ℃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 1 ℃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S B =Sc>S A
(2)曲线最陡的是A曲线,从t 3 ℃降到t 1 ℃后,A的溶解度减小的多,溶不了的多,所以析出的晶体多;
(3)t 3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50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25g,所以t 3 ℃时,将30克A物质投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25g
25g+50g ×100% =33.3%;
(4)A、曲线从t 3 ℃降到t 2 ℃后C的溶解度变大,所以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
B、曲线从t 3 ℃降到t 2 ℃后A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故B错;
C、曲线从t 3 ℃降到t 2 ℃后A的溶解度减小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变大,所以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不相等的,故C错;
D、曲线从t 3 ℃降到t 2 ℃后A和B的溶解度都减小,都变为饱和溶液,又因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溶解度大溶质质量分数就大,所以在t 2 ℃B的溶解度大于A的,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是B大于A;由于C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只要比较一下在t 3 ℃C的溶解度与t 2 ℃A和B的溶解度大小就行,因为t 2 ℃A的溶解度大于t 3 ℃C的溶解度,所以温度降低到t 2 ℃时,三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D正确.
故答案为:(1)t 1 ;(2)A;(3)饱和;33.3%;(4)D.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2.802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