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句诗运用历史典故了吗?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句诗运用历史典故了吗?
王维的《使至塞上》最后两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是否运用了历史典故?这两句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千年银杏 1年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vitaxiaos 春芽

共回答了15个问题采纳率:80% 举报

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有“勒石燕然”之说.暗示已胜利或对胜利的向往或期盼.

1年前

6

索索明 幼苗

共回答了9个问题采纳率:88.9% 举报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

1年前

2

王柿子 幼苗

共回答了12个问题采纳率:75% 举报

:“萧关”,唐时防御吐蕃的军事重地,在今甘肃省固原县;“候骑”,侦察情况的骑兵;“都护”,汉代官名,这里指守卫边塞的最高军官;“燕然”,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诗人袭用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中的“前逢锦衣使,都护在楼兰”句,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我们似乎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也隐约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年前

2

supervin 幼苗

共回答了8个问题 举报

两句诗的意思是作者走到萧关的时候恰好遇到侦查的骑兵,得知首将都护正在燕然前线。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有“勒石燕然”之说。诗中“在燕然”暗示已胜利。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9 q. 0.02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