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造方式有哪些有具体的注解.外加一个问题:象形字是前人用什么办法造出来的吗

haoyibb 1年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yolove2004 幼苗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汉字的构造方式 前面讲的汉字的构造单位,说的是汉字的结构因素,是纯粹从字形分析出来的.世界上文字的结构,唯有汉字有字形.这里所谓汉字的构造方式,即造字法,是按字理,即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三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汉字的构造方式大致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前三种是不带表音成分的结构,后一种是带表音成分的结构.(一) 不带表音成分的结构 这类字的主要特点,是字形能显示它所代表的词或词素的意义,而不能显示出读音.1、象形 象形是用描画事物形状的构造方式造字,也就是把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特征,用线条描画出来,作为记录该词的符号.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象形字.如:禾: (甲) (金) (篆),象一棵成熟的庄稼.上是下垂的穗子,中间有叶,下部有根;金文的“禾”象穗子沉甸甸的.门: (甲) (金) (篆) (楷),甲文上有一条横木,下部很象两扇门,本义是“门户”.牛: (甲) (金) (篆),象正面牛头形状,上是一双牛角,牛角之下斜上伸展的是一双耳朵,金文的“牛耳朵”则拉成一横.羊: (甲) (金) (篆),象正面羊头形状,上是一双向下弯的角,金文下部嘴巴很突出.象形字都是独体字.从古代汉字看还有点象原物的样子,如“田、井、雨、伞、网”,但大部分已不能了,如“牛、马、耳、鸟、鱼”.大多数古代的象形字现在还是独体字,有些现在只是一些纯偏旁的组合,不能算是合体字,也不能算形声字,如“燕、壶、易、鼎”等.象形造字法是最原始的.这种构字方式局限性很大,因为世界上的实物无穷无尽,相似的又非常多,不能一一画出来,并且难以使它们有所区别;特别是有些复杂事物画不出来,画出来也不便于书写,有些抽象概念无形可象,根本画不出来.因此,单靠这种造字法,不能满足记录汉语的需要,这就促使汉字造字法在象形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出现了指事与会意两种构造方式.这种造字法的特点是:①简约性②典型性③可以是整体的或局部的形象,但局部一定要区别性强.2、指事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指出事物特点的一种造字方法,也就是在象形字上加简单的批示符号创造新字.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指事字.如:(甲) (金) (篆),“口”上加一横,表示说话时从口出来的气(或发出的声音),“曰”本义是说.(甲) (金) (篆),下部是面朝左面侧立的人,上部一横表示头部所在,“元”字本义是头.(甲)(金) (篆),下面弧线表示地面,其上加一短横表示地面之上,“上”字.(甲)(金) (篆),上面弧线表示地面,其下加一短横表示地面之下,“下”字.“木”下部加一点,表示树根所在.“木”上部加一点,表示树稍所在.“木”中间加一点,表示赤心之所在,“朱”的本义是赤心松.除了独体字,也有合体字( “寸”手腕)和变体字( “片” “永”).指事字,同象形字一样都是独体字.这种造字法,虽然可以表示难以画出的抽象概念,但局限性更大,因为用指示性符号表示词义是相当困难的,因而用这种造字法造成的字是绝对的少数.真正的指事字极少,要表示抽象的概念,还可以通过会意来解决.现行指事字,基本是从古代的指事字演变来的,有些古代的指事字现在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图,如“朱、末、甘”等.后起指事字极少,如“卡”是“上、下”共享一横,“乒乓”是近音字,“兵”减去一画,可看作是特殊指事字.3、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拼合的方法创造新字.会意字是合体字,是会合取义,即把几个独体字的意义组合起来,凭借它们的联系表示新的意义,如:(甲) (金) (篆),上部是脚趾朝上的左脚,下部是一只脚趾朝上的右脚,左右脚向前走叫“步”,“步”字本义是行走.(甲) (金) (篆),上部是一棵穗子下垂的稻谷,下面是一只手,“秉”字本义是一把庄稼,引申为手拿着.(甲) (金) (篆),左边是田,右边是犁铧一类的耕田工具.古代耕田之事由男人担任,“男”字本义指能在田中劳动的壮年男子.据形体构造分类:异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表意图象组合而成,如 “闻”:“即(jí),将要”; “既(jì),已经”; “舂”)和同体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组合在一起构成新字,如 “枣” “林”).据形体数量分类:二体会意( “秉”),三体会意( “祭”),四体会意( “暴”).会意构字方法所造的字,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象形字,确实能表示出象形字所难以表示的较抽象的意义.由于会意字有较大的表意功能,因而会意字比象形字和指事字要多得多,是一种比较能产的造字法.楷书通行后,...

1年前

8

广州人164 幼苗

共回答了25个问题采纳率:96% 举报

典故,道理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25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