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断研制出各种不同的用具,制造用具的材料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金属制品因其美观、耐用、轻便易成型而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断研制出各种不同的用具,制造用具的材料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金属制品因其美观、耐用、轻便易成型而被人们广泛利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及生活知识参与有关金属制品探究.
(1)以下工具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天东来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士兵小唱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88.2% 举报

解题思路:化学的历史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经验,一步步加深对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认识,并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在推动现代冶炼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化学变化是某种物质除了形状、状态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选项A中石刀的制作仅仅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选项B中青铜的冶炼是把铜矿石与炭在高温的条件下提炼出铜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选项C炼铁是将金属铁从含铁矿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中提炼出来的过程,发生了还原反应属化学变化.
(2)A.春秋时期,铁器在生产中广泛使用.B.青铜出现在夏朝.C.铝的冶炼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顺序为BAC.由题可知,活动性越强的金属,金属制品出现的越晚.
(3)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由题可知,绿色的孔雀石变成红色铜的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化学反应,一是碱式碳酸铜经加热变成了黑色的氧化铜;二是氧化铜在森林大火中与碳反应变成了红色的铜.
(5)由题可知,主要成分中不含金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可能发生变化,所以不能“炼石成金”.所谓的“黄金”是碳还原的铜锌的合金.
(6)由题可知,铁与铜的化合物反应,在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7)由题可知,超导材料是由Y、Ba、Cu、O四种元素组成的.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推出YmO2的化学式是Y3O2
碳酸钡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因此该物质为二氧化碳.
(8)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生铁含碳量大于2.0%;钢含碳量小于2.0%.钢是由生铁再炼而成的,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具有耐热、耐腐蚀、耐磨等特殊性能.所以才有“恨铁不成钢”的谚语.
(9)根据反应速率越快,金属活动性越强的原则可知a的假设是错误的.而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10)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在铁的前面,所以它的反应速率比铁快,因此小红的图象标反了.由图可知小刚的图是金属完全反应了,小红的图是酸完全反应了.
(11)将铁粉加到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溶液中,铁能够置换出铜和银来,所以滤液中有硝酸锌.不能置换出锌来,故滤渣中有硝酸锌,又因加入盐酸后没有白色沉淀,所以滤渣中有银.
(12)由表格可知,前三次是同一种物质与硫酸完全反应,设该物质为X,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消耗硫酸的质量确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然后推出该金属为锌.剩余固体物质为铜.

(1)青铜、铁都是金属,需要经过冶炼才能得到,冶炼就一定会涉及到化学反应.石刀是石头做的,石头在自然界都有,用石头制取石刀,只是物体形态发生变化而不会涉及到化学变化.故选A
(2)春秋时期,铁器在生产中广泛使用,青铜出现在夏朝.铝的冶炼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顺序为BAC.由题可知,活动性越强的金属,金属制品出现的越晚.金属制品的出现顺序与金属活性有关.故选B、A、C;金属活动性、C
(3)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除汞外,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故答案为:金属光泽,良好的传热导电性,延展性易;失去电子
(4)由Cu2(OH)2CO3


.
2CuO+H2O+CO2↑可得到氧化铜,氧化铜经过碳还原产生铜.故答案为:2CuO+C

高温
.
2Cu+CO2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可能发生变化,所谓的“金”不过是炉甘石、赤铜矿和碳在高温下还原反应产生的铜锌合金.故答案为:不能,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可能发生改变;铜锌合金;ZnCO3

高温
.
ZnO+CO2↑;2ZnO+C

高温
.
2Zn+CO2↑;2Cu2O+C

高温
.
4Cu+CO2
(6)曾青主要成分是CuSO4、Cu(OH)2,易溶于苦酒(醋),又叫白青、空青.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也有:“石胆…能化铁为铜”的话,石胆或胆矾,成分是含水硫酸铜CuSO45H2O.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
(7)超导材料的化学式为Y2BaCu6O10,可知该材料有四种元素组成;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出YmO2的化学式是Y3O2碳酸钡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因此该物质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四;Y2O3;CO2
(8)生铁含碳量大于2.0%;钢含碳量小于2.0%.钢是由生铁再炼而成的,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具有耐热、耐腐蚀、耐磨等特殊性能.故答案为:恨铁不成钢;C+O2

高温
.
CO2;含碳量不等
(9)根据反应速率越快,金属活动性越强的原则可知a的假设是错误的.而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故答案为: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a;镁反应速率比钛快;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10)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金属活性有关,金属与酸反应中若生成盐中金属价态相同,则生成的氢气量与相对原子量有关.故答案为:小红;图象中Fe与Zn标反了,Zn的反应速率较Fe快;小刚取的金属量较少,金属反应完,而小红取的酸量较少,酸完全反应完①金属活动性②相对原子质量.
(11)滤渣肯定有银,铜和过量的铁.加酸无气体则无过量铁,铁粉完全反应.铁粉首先和硝酸银反应得到硝酸亚铁和银.则溶液中肯定有硝酸亚铁.铁粉不与硝酸辛反应.则溶液中肯定有硝酸锌.由于铁粉完全反应,不知其用量.若与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无硝酸银.若铁粉很少量,硝酸银仍有可能存在.同理,硝酸铜也是.无法知道它是否存在.
故选Ag、Zn(NO32、Fe(NO32
(12)设该金属为X,相对分子量为x,化学方程式为
X+H2SO4═XSO4+H2
x 98
5-4.5 5×15%
由题意得 98:(5×15%)=x:(5-4.5)
解得 x=65 由此可知该金属为锌
由题意知,剩余固态物质3.2克为铜,则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2÷5 )×100%=64%
故答案为:①64%②另一种金属为锌.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金属铜的冶炼原理;猜想与事实验证;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是让我们结合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探究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及其制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泛.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679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