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课《什么是周长》教案与教学反思

少林般若堂首座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出来瞅瞅 幼苗

共回答了9个问题采纳率:88.9% 举报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长,最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数学知识.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动感十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班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很出色,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独立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更懂得怎样合理分工才能完成任务.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认识一周)——动手操作(认识周长、测量周长)——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巩固提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资源开发:从周长联系到用皮尺测量腰围头围,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教学媒体:线、直尺、皮尺、树叶、小篇子、课件
板书设计:
周长
树叶的边线图 各种图形
作业设计:
必做:练习册相关内容
选作:从周长联系到用皮尺测量腰围头围.(资源开发)
课后反思:
“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1年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38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