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海门市模拟)读“某地景观图”,回答23~24题.

(2014•海门市模拟)读“某地景观图”,回答23~24题.

23.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
24.影响图中山地植被缺失的主要因素有(  )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土壤
wen543520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Theyhurt 幼苗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89.5% 举报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形是产生垂直分异的前提条件.隆起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可分化出不同的垂直地带.而垂直分异的直接原因则是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随地势高度的变化.首先从热量分析,随着海拔增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损耗相应减少,使到达山地的太阳总辐射随高度递增.而有效辐射随山地高度的变化,受到两个相反因素影响.一方面主要因大气柱中水汽含量减少和气温降低,使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急剧减弱;而另一方面却因地面温度降低而减少地面向上辐射的长波辐射.无论如何,根据太阳总辐射随山地高度递增、土温随高度变化不大的观测事实,可以推断,影响图中山地植被缺失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热量是指温度,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纬度低热量越多,相反纬度高热量越少.还有就是海拔因素,同一纬度,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光照,顾名思义,就是太阳光的照射,主要影响因素有太阳直射点(也就是日照时间),云层厚度.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热量是指温度,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纬度低热量越多,相反纬度高热量越少.还有就是海拔因素,同一纬度,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根据太阳总辐射随山地高度递增、土温随高度变化不大的观测事实,可以推断,影响图中山地植被缺失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热量是指温度,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纬度低热量越多,相反纬度高热量越少.还有就是海拔因素,同一纬度,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根据太阳总辐射随山地高度递增、土温随高度变化不大的观测事实,可以推断,影响图中山地植被缺失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正确;
C.热量是指温度,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纬度低热量越多,相反纬度高热量越少.还有就是海拔因素,同一纬度,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光照,顾名思义,就是太阳光的照射,主要影响因素有太阳直射点(也就是日照时间),云层厚度.根据太阳总辐射随山地高度递增、土温随高度变化不大的观测事实,可以推断,影响图中山地植被缺失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所以山地自然带的缺失与土壤关系不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了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

1年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