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的礼物》读后感

lao91968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wdqazs 幼苗

共回答了12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给孩子们的礼物》读后感]

《给孩子们的礼物》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的最新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读后感.这本书通过一个少年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之间的对话,来启迪人们要关注现在,关注此时此刻的瞬间,并教导人们应该如何在当下的这个瞬间好好地生活.它似乎综合了所有的口味,着实叫人喜欢.
少年伊伦在学校里是个无精打采的学生,对学习和各种课外活动了无兴趣,觉得前途一片茫然.他遇到了一个智慧的老爷爷.老爷爷告诉伊伦,有一份“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一旦得到了这份礼物,你就会变得更快乐,做任何事都会更出色.”寒假时,老爷爷建议伊伦去宁静的乡村生活一段时间,以便去思考关于那份礼物的答案.伊伦在静谧的乡村看到外婆家里的壁炉,“这完全是一件艺术品啊”,他脑海中浮现石匠在建造壁炉时聚精会神投入的神情,联想起自己小时候专注地修理草坪时的快乐.那时他只想着自己手中在做的事情,忘记了其他.“希望成为厨师的人一旦成了厨师,他就是成功的;希望成为护士的人和希望成为木匠的人如果分别成了护士或者木匠,那么他们也就是成功的.”从乡村回来后,老爷爷点拨他.
想想过去或现在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在干什么?我们最希望从事的工作是什么?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否与我们的梦想有关?正是这些决定了我们能否快乐,读后感《《给孩子们的礼物》读后感》.
  成功的真谛也就是成为自己真正向往成为的那一类人.如何成为?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上.过去无法回转,未来尚不可知,对我们最具现实意义的是现在.我们所渴望的美好的未来,经过我们的思索和设计,可以指导现在;从过去,我们可以汲取到不少教训.但最重要的还是现在.
《给孩子的礼物》一书其实是关于人生的寓言.所谓的“礼物”,并非具体的事物,而是看待人生、思考人生的一种方式.这样一种思维引导我们走向快乐和内心的宁静.道理虽然浅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有多少人是在做着自己真正爱做的工作?有多少人能够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正的自我在什么时候才能够呈现?寻找礼物的过程,其实也是探索、确定真正自我的过程,也是寻找真正能触动心灵的工作的过程.
有些人忙碌半生,事业始终平平,但转行另一种职业后,却大放异彩.而后者才是真正适合他的职业.而作为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学士、皇家外科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医生的斯宾塞.约翰逊,为让世人明白这个道理,带着属于他们的礼物生活,写了这样一部书,真是令人感动,这是没有深厚爱心的人无法做到的.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留给读者的思维空间却是扩大而绵长的.虽以一位少年做主角,对成人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礼物》使我们在旋转得越来越快的生活面前倾诉内心真实的声音,把握住快乐和幸福,人生和命运.

  〔《给孩子们的礼物》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1年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2.13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