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根据图回答问题.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根据图回答问题.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看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
②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______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像的长度或宽度
③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
A.物镜上B.目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
(4)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图四.
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与图象c对应的是:______.
A.目镜5×物镜10×B.目镜5×物镜40×
fycherry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迎雪 幼苗

共回答了10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1)物镜上面有螺纹,并且根据题意可知,图一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即图中甲,然后再换用高倍镜.
(2)①物镜和目镜上的字样表示放大倍数,并且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小.因此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选用高倍镜组合,即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②③A,此时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600.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由于③的放大倍数高,因此在观察中,④的显微视野比较明亮.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因此此异物可能存在于装片上,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上.
(3)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气泡.
②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的是倒立的虚像,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视野右上方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4)图中看出,图象c中细胞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大,因此对应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应为B.
故答案为:
(1)物 甲
(2)②③A 600 D ④B
(3)气泡 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4)B

点评:
本题考点: 细胞观察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较简单,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这种改变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准确辨别物镜和目镜中的高倍镜,以及高倍物镜与切片的距离;识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以及高倍镜使用的操作步骤.

1年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202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