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帝,古文帝,诗词帝,快出来,小女子跪求.

书法帝,古文帝,诗词帝,快出来,小女子跪求.
请高手将这篇诗词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将意思翻译出来,另加100分以上.
圣僧浮海图跋.世传圣僧浮海像,凡十六躯,皆所以着其神也.夫天下之险莫如海,天下之济莫如舟,舟固济险之具也.然操舟者或未足以恃其必济于险,果能不假乎舟,而涉乎浩茫冥莫之际,非有欻忽变化之神,其孰措手足于平地哉.今圣僧之于海一用其神,虽若云涛蹴天,雪浪跃日,龙虎之所腾齧,蛟鼍之所震撼,寂然视之,了无恐怖,卒至天姝谛受,水伯降迎,所谓幻现有形,去来无迹,而其感通之神,不亦大且速哉,且人知其神,不知其神之所以神,知其神之所以神,则天下之能事毕矣.目击斯图,心悟其旨.又将橹仁义而诗书,维道德而石丁忠信,优游乎圣学之涯,而动息一系于我将无所往而非神矣.其于海也何有哉.洪武四年 (1371年) 鞠月上浣东吴宋克仲温跋于云间之草玄阁.
白话文,请高手翻译下就可以了,
Arcee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3ytytyt 幼苗

共回答了14个问题采纳率:92.9% 举报

跋是一种文体,他其实就是序,只不过一般序写在前,如果写在后面的序它就叫跋序.它不是诗词.一般跋序不是类似我们现在的议论文就是类似记叙文.这篇《圣僧浮海图跋》就是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的跋序,是由明初大书法家宋克长题写的.你有圣僧浮海图?好几百万呢.大概意思是人们盛传圣僧浮海的相貌,大体上分为十六种,都认为他就是神的化身.(人们总说)天下的险峻没有能比上大海的了,天下的救济没有能比上小船的,小船是帮助(受困的人)渡过险峻(大海)的工具.然而驾船的有时候不一定依靠它就肯定能渡过险峻的(大海).对于那些不借助小船,而涉足于茫茫大海和(幽暗的)阴间这种(天地)尽头,(如果)不是有迅速变化的神通,(那)他们那些人就是在平坦的陆地上也会手足无措的.如今圣僧在渡海的时候用了一次他的神通,看上去像是翻滚如波涛的云踏着天,巨大的波浪向上冲着太阳,就像龙虎张开牙齿扑向(猎物)一般,蛟(神话当中龙和蛇的混血)和鼍(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扬子鳄)的地方都感到猛烈震动,(它们)平静的看着他,完全没有害怕的样子,天女突然降临认真来领悟佛法的真谛,水伯出来迎接,所说的不真实的显现是有形态的,(但是)离开回来都是没有踪迹的.而那些能通达交感万物的神通,并不只求宏大和快速,人了解的那些神通,(是因为)对于不了解的事物就觉得是神通,而对于本身就奇特的事物他们自然也觉得是神通,那么天下本领就用尽了(意思是天下人太没见识了),看了这副图,心里领悟了它的主旨,又用礼信仁义(之心)而写成这篇文章,维愿道德如石刻般牢固,从容(遨游)在圣人之学中,而生命律动与停息这些对我将是没有去的地方而不是神啊.对海而言,却又做到了哪一样呢 .洪武四年 (1371年) 上浣人宋克名仲温在草玄阁为他写的序言.
我以前觉得自己还懂点古文,这篇题跋是我第一次看到,前面翻译基本是没问题的,都是很熟的字,后面两三句,都是逐字逐句翻译的,难免有点生硬,确实尽力了,上面几个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他们翻译的基本不对,还有三楼那位仁兄完全就是复制党,把网上信息复制一遍,等于什么都没说,后面因为涉及很多佛学和哲学内容实在是有点难懂,看过一些跋这篇真是算比较难的.

1年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47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