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①,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②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请说明诗人的朋友山中道士过着怎样的生活,并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4分)
答:
云的性格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360590951 春芽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93.8% 举报



【诗歌鉴赏】
这首诗乍看没什么惊人之句,好像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向来被称为韦诗中的名篇。有人说它“一片神行”,有人说是“化工笔”(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价很高。
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1年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89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