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气产生,某学者设计了以下实验:制作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同时

为探究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气产生,某学者设计了以下实验:制作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同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光束照射到水绵之前,应该加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
B.临时装片应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C.用好氧性细菌起指示作用
D.水绵的带状叶绿体有利于设置对照条件
HCxx八卦有理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fay_h 幼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91.3% 举报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恩吉尔曼实验,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
(1)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照到的部位附近;
(2)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放氧结构是叶绿体并且是由光照引起的. 得出结论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①一是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水绵不仅具备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
②二是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地进行.
③三是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④四是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并不是光的波长,A错误;
B、实验设计的巧妙之一是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地进行,B正确;
C、实验设计的巧妙之二实验材料选择好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C正确;
D、水绵不仅具备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设置叶绿体有无光照,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气产生”的探究实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1年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