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问题课本是这样解释的,“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选择的”这句话我不能理解,客观存在浮

关于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问题
课本是这样解释的,“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选择的”这句话我不能理解,客观存在浮现在眼前了,还由得你不看不想吗.一颗树,反映的就是一棵树.哪有什么可选择的.我的理解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我怎么做才有选择的余地,反映根本没办法选择嘛?但是课本上没理由错了,肯定是我错了,没理解到位,
nako350 1年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左手千户 幼苗

共回答了24个问题采纳率:83.3% 举报

我的理解,这里的选择不是指某个客观现实是否被反映被表达,而是指你所认识到的客观现象是否真实和完整,一切意识反映其实只是你自己所以为认识的,这才是意识的自觉选择.
比如,眼前的种种自然景色,而我唯独重视或者在意于这棵树,这就是一种意识的自我选择,因为在“我”的意识思维中以此树为主、为重点,忽略了对其他外境的选择.
再比如,上面说的是静态,如果是动态的话,一个连贯的事件,有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属于外界的客观反映,但是在我们的观察中并不能完全保证认识到每一个过程的细节,而且在表述和反馈这些事件过程的时候自然出现了遗漏、省略、忘记,其实这也是意识的自我选择性的一种表现.
如果再复杂些,你所反映出的外境和我所领受的外境是否一样?此刻和彼时的意识反馈是否一样?这些都是意识的变化问题和主观客观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

1年前

2

MandaKing 春芽

共回答了298个问题 举报

当你看到一棵树,反映出来是”一棵树“,意识就已经做出了选择。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什么形状、多高、多宽、什么颜色……的物体,那才接近于客观世界本来的样子。举个极端些的例子,假设你看到的是一棵非常逼真的假树,然后和自己的经验做了对比,得出结论那是一棵树,并且以为它具有和真树一样的功能,那显然就是经过意识加工的,也可以说是经过选择的了,反映的已经不是客观世界本身了。所以我们观点一样,没有自主选择。都是...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18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