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1).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解决好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
(3)取走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张白纸,观察白纸上______(有/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虚/实)像.
(4)图2是某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请你写出正确的做法:______.
(5)实验中发现,有些小组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请你分析实验中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你的理由是:______.
在路上cc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四四一 花朵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95% 举报

解题思路:(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而虚像则不能.
(4)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
(5)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故答案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因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取走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张白纸,观察白纸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没有;虚像.
(4)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5)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
故答案为:用方格纸好些.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入了“归纳法”,“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297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