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是振针打出的一系列点,经过测量B、C、D、E各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是

1、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是振针打出的一系列点,经过测量B、C、D、E各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是s1=2cm,s2=4cm,s3=6cm,s4=8cm,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赫兹.C点到E点间的运动速度为____,D点的瞬时速度为___
2、在相距12km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率是5km/h,乙的速率是3km/h,有只狗以6km/h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遇乙相遇,立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有立即跑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至甲乙相遇,问狗跑过的路程是多少?位移是多少?
(写出解题的解析好吗,我好理解,就是你们快点明天交)
pick8 1年前 已收到8个回答 举报

雨水1233456 幼苗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72.2% 举报

1.因为没图,此题姑且认为ABCDE是按顺序过来的一条直线.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说明A到E的速度是相等的.也就是说是匀速运动,那么瞬时速度就是平均速度.根据题意T=1/f=0.02s S=2cm=0.02m .所以速度v=S/T=0.02/0.02=1m/s.两个坑都是1m/s.
2.甲乙相遇的的时间:12/(3+5)=1.5小时
狗因为一直都在运动,所以路程S=v*t=6*1.5=9KM
狗的位移就是甲的位移 M=5*1.5=7.5KM

1年前

8

崇明县nn路号 幼苗

共回答了71个问题 举报

第一题,周期是1/50=0.02s,那么运动速度就是0.02/0.02=1m/s,又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D的瞬时速度也是1m/s
第二题,不用管狗,甲乙相遇时间是12/(5+3)=1.5h,这个中间狗一只再跑,那么路程是6*1.5=9km,而甲乙相遇地点是12*5/(5+3)=7.5km,所以位移是7.5km...

1年前

1

qq274171341 幼苗

共回答了3个问题 举报

1、c到e的速度量出ce间距离除以从c到e的时间,D点的速度跟上一个相等。

1年前

1

顺其自然wc 幼苗

共回答了1个问题 举报

c到E点的速度为平均速度v=CE/Tce=0.04/0.04=1m/s 因为是匀速运动vd=1m/s

1年前

1

xuqilong 幼苗

共回答了8个问题 举报

50 赫兹即一秒50下,时间即1/50,0.02/(1/50)=1米每秒
C到E运动速度为1米每秒 可以分析出这是匀速运动 D的瞬时速度也是1米每秒


狗跑的时间就是2人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不要管狗往返几次,只有记住路程=速度*时间
狗的路程=狗的速度*狗跑的时间
速度题目中有了,时间=12/(3+5) =1.5h(2人相向故3+5)
...

1年前

0

加分 幼苗

共回答了2个问题 举报

这个第一题,每个点相距距离相等,证明是匀速直线运动,C到E点距离4cm,C到E时间为两个间隔,50HZ,为0.02s。所以C到E时间为0.04.由v=s/t.即为C到E的速度。因为匀速,所以D点的瞬时速度跟上一个算出来的速度一样
第二题,狗走过的位移是甲乙走过的路程即12KM。路程是狗的速度乘以狗的走的时间,时间和甲乙的时间相同,可用相对方式,即可甲相对于乙以8km/h的速度向右运动。即...

1年前

0

32546084 幼苗

共回答了47个问题 举报

1、C点到E点间的运动速度为1m/s,D点的瞬时速度为1m/s
2、设甲、乙相遇所学时间为t,则:v甲.t+v乙.t=s,解得t=1.5h
所以,路程L=v狗.t=9km 位移s=s甲=v甲.t=7.5km

1年前

0

zhenglinna 幼苗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举报

1.显然其做的是匀速运动
故 v=s/t=0.02/0.02=1m/s
2.甲乙相遇的时间为t=12/(5+3)=1.5h
故狗狗跑过的路程为1.5*6=9km
位移为甲的位移 即s=1.5*5=7.5km

1年前

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23 q. 0.02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