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2课

janeyjj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希望是恶梦 花朵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94.7% 举报

这一课叫《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讲的是一个小学生与季羡林老先生的对话,是访谈记.
学习目标
① 认识本课生字.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课前准备
①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 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①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② 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③ 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 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
.
②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③ 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回答者: 冰雅绿琳 - 四级 2008-9-2 19:54
的对话
悬赏分:20 - 离问题结
回答者: po51k - 一级 2008-9-3 22:04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
,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2)对词语的理解.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前,可安排一次“以此为侣,其乐无穷”的活动:如果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正是本文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初读全文,重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2)“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3)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3.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教师要以作者的假设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层层递进的假设中,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本文中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用于指导
.
4.要注重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虽没有人物对话,但在作者的假设中却有着人物间充满情感色彩的问答甚至辩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书的热爱之情,要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假设的提问,所罗列的事物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作者的两次回答要读得肯定、坚决,给人以勿庸置疑的感觉.“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作者设想的“你”的语言,要读出感叹与惊奇,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
5.对于读书之乐、爱书之情,作者的表达很独特,要引导学生体会.除通篇都用的假设外,作者还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尤其是一些灵动鲜活的比喻,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走遍天下书为侣”等,将书喻为家、故地、人、朋友、伴侣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又形象,简单而又深刻.生动地传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
在教学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还要让学生仔细品味、欣赏,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阅读链接”中的诗歌《神奇的书》,以对比、夸张和想像,写出书的神奇:能开阔眼界,领略人生真谛,是人类文明与精神的传递.诗歌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一画书都神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写法,然后结合实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好背诵下来.
6.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字的字形.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7.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以书为伴的乐趣,明白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后,可相机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找到自己喜爱的书反复读,每一次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读,看有什么新的收获,还可以做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为“语文园地”中的“
?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参考资料:http://www.***.com/yw09/x_xmyds/jclj01.htm

1年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