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山 窗 下                  杨牧记忆里有许多青山。山涧的悠冷,瀑布的激越,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山 窗 下杨牧
记忆里有许多青山。
山涧的悠冷,瀑布的激越,手掌大的绿叶,粉颊似的红花。从一座深山走出来的那种失落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的惆怅,惟啼鸟知晓。 有一天下楼推开后院的纱门,迎头是一阵寒雨;那时我正想步行去校园听音乐会,那晚的节目里有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
马路一片湿寒,雪融了以后,春天正蹑足行来,西边的教堂正有人在唱诗,不知道他们在赞美什么。也许是赞美一千个湖泊,也许是赞美一万重青山,也许是哭泣,也许是平凡的忧郁而已。
有一次驱车东下去芝加哥,黄昏时分过一条小河,石桥下是蓊郁的树木,那时还是秋深时节,红叶在暮光里罩着一重白雾;桥边立了一块木牌,写道“野狼河”,一份孤寂蛮荒的情调。等我从芝加哥回来的时候,重过“野狼河”,心里撞击的感觉却轻得多,我几乎忘了第一次经过“野狼河”时的恐惧和寂寥。生命原是可以改变的,情景的感觉更可以改变。每一秒钟我们都在汲取天地的新印象,也在摧毁旧有的印象。
后来我几次听见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都很自然想到黑夜的寒风、细雨和院子里等待抽芽的两棵大榆树。
我现在来记述这些,来纪念这块土地。一年来的默想,使我觉悟到原来异乡风月、春秋、风雪使我惊讶的,不仅是那种陌生的满足而已,而是对于另一块土地、另一段岁月的回忆和思念。这使我想起二十岁那年,初从一位剑桥毕业的英国先生读希腊悲剧的那回事。那是有一年的秋天,冷沁的上午,我们读到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当那位先生高声念到俄狄浦斯王目盲后的呼唤——啊命运,命运!——我仿佛是一刹那被造物拍醒。现在我才了解, 那原来也不是文学或古典的力量,那是记忆的力量 ,一切悲惨的想象确实在一瞬间被诗句剥得坦然,鲜血淋漓。最近再读希腊悲剧,感受便已经不同了。
这是失落了什么呢?抑是获得了什么呢?岁月和路程把心灵磨得苍老;思维和沉默把万重青山抹上一层白雾,盖上许多可怕的声响。有一位批评家说福克斯的小说是荒凉的,带着号角的声响。——其实生命整个都相当荒凉,带着号角的声响。
而人的思想每分钟每秒钟都在错乱,都在转变;有时自以为定型了的浪涛,也会像梦魇一般化为暴雨,像暴雨似的卷来。若是你曾经独自在家乡一条熟悉的山路里行走,若是你曾经想过到深涧里去洗濯你的身体,若是你曾经为一片漂流在谷底的败叶悲悼,你驻足哀伤,忽然一场暴风,你逃到一个山洞里等待天晴——你若也曾经有过那种经验,你就会觉得生命的充实和空虚。
生命的充实和空虚原是不容易说清楚的 。冬天的时候,假期里,爱荷华城静极了,有一天中午,我在门口等一位教授接我去他家参加圣诞餐会。那时是十一点半,雪已经下了三个钟头了,我推开门时,雪仍在下,街上静得没有一丝声音,路上铺着一条厚棉絮,没有汽车,没有行人。雪无声地落,覆盖在一切物体上,小学校的体育场,河岸的树林,都静默得像死亡。我那时就说不出那种死寂到底应该是自然万物的充实抑是自然万物的空虚。我甚至不知道那种死寂到底应该是一种静谧抑是另一种嘈杂——这正和我小时候看海一样。
你能够说大海是喧哗的吗?即使你站在沙滩上,你听见大海的喧哗吗?也许你什么也没听见,也许那隆隆的幻象只是你心灵的冲击,也许是爱的呼唤,也许是憧憬的翻腾……
我只知道记忆里有许多青山,通过了时间和空间的迷雾,不知道失落了或获得了什么。我不能不低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节选自《叶珊散文集》,有删节)
【注】杨牧:台湾作家,笔名叶珊。
小题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文章以“记忆里有许多青山”领起,至“我现在来记述这些”一段,是写对过去的回忆,从“这里失落了什么呢”至篇末,是议论与抒情。
B.文章第5段写到“几次听见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目的是为了引出对“一块土地”的纪念,对过去的经历的追思,对命运的思考。
C.作者认为“生命原是可以改变的”因为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我们对生命的感觉、理解是不同的,重过“野狼河”的经历就可以说明。
D.文章第8段描写雪景,起到了渲染雪后自然界静寂的氛围,触发对自然万物静寂的感悟,进而引发人们对生命是充实还是空虚的思考的作用。
E、作者写了出涧瀑布、秋深红叶,写了漂流的败叶、静默的树林,在作者笔下,这些自然景物处处都可以引发灵感,引发对充实的人生思考。
小题2:文章在写景叙事时有时插入一两句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分析。(6分)
小题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原来也不是文学或古典的力量,那是记忆的力量。
(2)生命充实和空虚原是不容易说清楚的。
小题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意在悲叹“人生无常”“人生如梦”,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6分)
天一使一猫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瞬息过客尔 幼苗

共回答了15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小题1:CD
小题1:在写景叙事时插入一两句议论可以使写景叙事更具有感情色彩或理性高度。(2分)例如作者在去芝加哥路上的一段叙事、写景后,加上“生命原是可以改变的,情景的感觉更可以改变。每一秒种我们都在汲取天地的新印象,也在摧毁旧有的印象”这样 的议论,就起到了将叙事与写景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的作用。(4分)
小题1:(1)写出了自己久藏心中的思念与回忆的深沉,不可磨灭。(2分)(2)“充实”和“空虚”是辩证的,是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界安定的。(2分)
小题1:不同意。①因为作者从对“失落”与“获得”、“空虚”与“充实”的辩证关系中,感悟到有“失落”就有“获得”,人不应在“失落”时悲叹,而应“带着号角”与命运抗争②生命的“充实”和“空虚”是“不容易说清楚的,”但人不应陷入“悲悼”“哀伤”之中,在惆怅忧郁的背后,应拥有有对人生、对生命的憧憬与追求.(如果同意,言之有理亦可。)(6分)


小题1:A、对文章结构的分析错误,从结尾的“我只知道记忆里有许多青山”这个照应句来看,文章是把回忆与议论抒情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前后截然分开。B说“目的是为了引出对‘一块土地’的纪念”,理解错误。文中的“我现在来记述这些”,是承上启下句,是针对上文说的。C对句子的理解正确。D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正确。E说“引发对充实的人生的思索”,理解不准确,作者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失落与获得、充实与空虚的思考。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写作特色。叙议结合的文章除了具有故事情节外,更具理性色彩。也就是作者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表达出来,这种表达能够使人产生共鸣,从而使文章的思想高度上升。所以答题时可结合原文,找出其提升思想,使文章更具理性的词句。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1)重点解读记忆,即藏在心中的思念(2)重点解读充实与空虚的辨证意义。
小题1:本题具有开放性,作者用辨证的思维写出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引导人们应对生命采观积极的态度,热爱生活。

1年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858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