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现场讲座:作文多大点事儿(之二)

cyyjhl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gyp820 春芽

共回答了14个问题采纳率:85.7% 举报

注:十月二十三日,由中关村图书大厦与邮电出版社,共同举办了一场“作文,多大点事儿”现场公益讲座.现将讲座的PPT与文字稿整理、发布.
第二个问题:六根六尘.
写出作文要言之有物,什么叫言之有物?就是你把眼睛看到的东西写下来就叫言之有物.是大是小;是长是短;是厚还是薄,你把它写下来;言之有声,文字是有声音的呀!大家到新华书店去看一下好词佳句的书,都是要写出声音,写出味道,写出感觉的;什么叫言之有味呀?不仅把一个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写出来,还有把它的味道写出来,让我们通过文字去品尝,这就叫言之有味.一个苹果,长什么样?什么颜色?用鼻子细闻一下,用手指、皮肤触摸一下,咬一口尝一下.这样写出来就丰富立体了.
六根六尘好理解,就好象《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进大观园,进去一看,哎呦,富丽堂皇啊!看到的东西,什么都有啊(色法).大观园里面香气袅绕呢!是什么这么香(香法)呢?然后人家给端上来花生瓜子糖果小吃,这么多好吃的,从来没吃过啊(味法)!再听到远处还传来晨钟暮鼓,丝竹管弦之音(声法).刘姥姥再好奇的摸摸家具、摆设、古玩(触法),然后再发出一声感叹:这大观园怎么跟天堂一样呢(意法)!所以写东西你把想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写出来那就必定生动了.
前段时间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妈妈就问我了:老师,我们家小朋友写关于小蚂蚁的作文.小朋友特地仔细观察蚂蚁,但听不到声音呀.怎么办呢?我说:怎么会没声音呢?这样是不是声音:我看到蚂蚁在搬运食品,似乎听到,“似乎”---意法、想象,我似乎听到蚂蚁呼哧带喘的声音.是不是声音就写出来了?对不对?然后蚂蚁在吃东西,没声音?我似乎听到蚂蚁狼吞虎咽、磨嘴绞牙的声音.这不就写出声音来了?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单亲.孩子从小没有见过妈妈.作文的名字叫《我的妈妈》.想象中的妈妈不是照样能写?结果孩子的作文选上了班里的范文.这里用的就是意法.
没有声音我想象出声音行不行呢?没有见过,没有闻过,没有吃过,照样有得可写.这样的话我们小朋友的思维就展开了,一个东西有声音,有味道,还有我的想象,丰富的想象,这个东西肯定就是生动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六根六尘.
开始我们就分析了作文的“事”在哪?病在哪?治“四害”病的药方已经开了两个了,第一个是对称结构,第二个是六根六尘.现在再开第三个:作文八法.哪八法?简单来说就是:章法、对称、六根、好句、意境、对比、经典、顺序.
实际上,刚才所讲到的两个方法都包含章法、对称,六根、好词好句也包括在里面.
然后就是对比,对比就是对称的一个特殊用法.
经典就是我们常讲的“引经据典”,无典不成文.
顺序:描述一个事物,我们要讲究几个顺序,第一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眼耳鼻舌身意一个个顺下去.比如我今天吃了一个雪糕,这雪糕什么样?什么味?象什么?这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顺序.这是一个横向的顺序.还有一个顺序,是纵向的顺序.就拿眼来说,首先是看到大的东西,再看到小的东西.比如《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我们重点讲的张恨水的《冰雪北海》,一开始就写了湖面像大大的镜子,最大的地方肯定是人的眼睛先看到的,然后慢慢写很小的.这本书里还讲了古文《核舟记》的写作顺序,是不是先写大的?后写小的?先写主角,后写配角.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一个讲座,听到我说话的声音,这是大声音;还有小声音,就是小朋友们翻书的声音;还听到小朋友在那里笑的声音,是不是?还有什么?外面的声音,外面车来车往的声音.由大的声音到小的声音这才叫观察.
观察也有横向的观察,还有纵向的观察.不是让你观察“一”字是粗还是细?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动用起来才叫观察.然后我们再从眼或者耳或者鼻入手去写更细微的地方.比如我们拿舌来说味觉叫味法,吃一个苹果拿起来一啃这个苹果真甜呢,真好吃啊,要观察细,小朋友去细细品味下这个甜里面有酸,这个酸里面还有涩.这样才能把一个东西入细入微的讲出来,这样才丰富.
上述的作文八法,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讲解.重点讲意境.
意境是什么?就是摆关系,什么叫摆关系?就是相片和相框的关系.在书里面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郭沫若写的《鹭鸶》.大体的意思是这样讲的:有两三只鹭鸶站在田里面,这个田就是一个相框,鹭鸶就是相框里的相片.相片、相框具体我们用到作文里面,就会有意境,有美感.我们讲孩子不会写,写得不生动,无字可写.这意境之法不仅让孩子把字凑多,还能凑得好看.比如有这样一句话:天,蓝蓝的;树,绿绿的.我们就学着郭沫若的《鹭鸶》来摆一下关系:天,蓝蓝的;树,绿绿的.绿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绿,蓝天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更蓝.两句话能凑出四句话,让它更美.假如说小朋友写我的爸爸,怎么写呢?我跟我的爸爸在一起,我跟在爸爸的身后显得更小,爸爸在我的前面显得更高.这不就凑出来了吗?相片和相框的关系.
前一段时间还有一个小朋友写《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很白,她的白脸上长了一个痦子,痦子在白脸上显得更黑,这个白脸因为有了这个痦子显得更白.相片相框,这样就把关系给摆出来了.还有一个小朋友写《游抚仙湖》,我去抚仙湖了,抚仙湖在太阳的照射下如何如何,同样你也可以写太阳在抚仙湖的映衬下如何如何啊!写出来的文字是这样的: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来到了风景如画、美如仙境的抚仙湖.抚仙湖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是天宫里的一面镜子,闪耀着明丽.阳光在抚仙湖的反衬下,更显得如水一样的透彻.
你要是教孩子会凑字,要教他方法,技术含量高一些的方法.
最后的结论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会观察,会阅读,会练习.
会观察,会阅读,会练习的效果是什么?读书、分析,写作这是一回事.变成一回事了,就达到了功夫成片,收获成片.有妈妈问:老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看书领悟这么快?我是几十年养成的这个习惯.你看到的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好词好句在哪里?这个文章好在哪里?我们拿最普通的例子来讲,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为什么这首诗好?为什么专家要拿这首诗让孩子们背诵呢?除了它朗朗上口以外,它还有很多很厉害的地方:鹅、鹅、鹅既是数数也是鹅发出的一种声音,鹅、鹅、鹅,嘎嘎嘎.然后“曲项向天歌”把色法形象写出来了.“白毛浮绿水”----意法.什么叫意法?意法就是比喻,鹅像白毛一样的浮在水面上.白毛浮绿水,它不是白毛,是鹅像白毛一样浮在水面上.然后“红掌拨清波”又是动作,还有一个语法现象,叫借代,用红掌借代鹅.
比如李白的那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声音吧?两岸的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都得有.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都要有声音.还有《木兰辞》里“磨刀嚯嚯向猪羊”你看磨刀都嚯嚯了那猪、羊能不害怕吗?把声音写出来猪羊怎么能不害怕呢?一定要有声音.
大家回去翻下《唐诗三百首》至少有两百五十首的诗有声音;你去找找看,至少有两百五十首以上不可能没有对称.大家可以回去找.

1年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5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