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

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______.
(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______,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越高.
(3)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
(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______.
不敢过分靓仔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无法申请用户名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94.1% 举报

解题思路:分析图1: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太阳光能的输入可判断出乙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甲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丙和丁均为消费者.
分析图2:图2为一简单的食物网示意图.

(1)向大气中过量排放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气体X为CO2;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因此各地的CO2排放量对全球气候均产生影响.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过程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③④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即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图2中,C同化能量为5.8×108-1.3×108-1.5×108=3×108 kJ,因此A获得的能量为3×108×10%=3×107kJ.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缺乏、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故答案为:
(1)CO2 全球性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分解者的分解 抵抗力
(3)3.0×10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缺乏、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评:
本题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掌握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食物网计算出A的同化量;识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35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