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绵阳一模)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内共生起源”学说(如图1所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012•绵阳一模)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内共生起源”学说(如图1所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能够支持这一假说的有力证据有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由侵入细胞或被细胞吞入的某种原核细胞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而来的,请问图乙所示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______.研究发现,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线粒体内部含有______(填物质)和______(填结构),能够自主地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而在遗传方面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
(3)根据上面的理论依据,真核细胞中同样可以用“内共生起源”学说解释其起源的细胞器是______.
(4)随着进化,现在需氧型的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已不能像需氧型的原核细胞一样独立的完成有氧呼吸,对此,同学们展开讨论,提出两个观点:
观点一:细胞质基质只为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提供必要的场所
观点二:线粒体只能将丙酮酸进一步的氧化分解,而丙酮酸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质基质
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探究哪一个观点正确.
实验试剂和用品:
锥形瓶、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只含有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1)、只含有酵母菌线粒体的沉淀物(试剂2)、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试剂3)、质量分数5%的丙酮酸溶液(试剂4)、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实验步骤:
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下2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
②每组装置中按下表添加相应的试剂,并向装置通气一段时间,观察三组装置中3号瓶澄清石灰水的是否变浑浊.
锥形瓶
组别
1 2 3
A 10%的NaOH 10ml试剂1+10ml试剂2+10ml试剂3 澄清的石灰水
B 10%的NaOH 澄清的石灰水
C 10%的NaOH 10ml蒸馏水+10ml试剂2+10ml试剂4 澄清的石灰水
补充完表格中空白地方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则观点1正确;
若______,则观点2正确.
14495899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open3w 幼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采纳率:84.6% 举报

解题思路:(1)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而且两者的外膜和内膜的功能不一样,近些年来的内共生学说比较流行.关于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线粒体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由于真核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膜的流动性,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叶绿体也是双层膜,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
(2)设计实验时一定要设计对照试验.本实验的目的是“线粒体只能将丙酮酸进一步的氧化分解,而丙酮酸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质基质”,缺乏只有线粒体、葡萄糖的实验,所以B锥形瓶中应该加入线粒体、葡萄糖,变量只能是单一变量,所以还要加入10ml的蒸馏水.

(1)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内共生学说”中线粒体的内膜来源于细菌,线粒体外膜来源于真核,所以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2)线粒体的来源于细菌,细菌有DNA和...

点评:
本题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点评: 本题是信息给予题,这类题目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多以文字叙述为主,有的再辅以图示和数据等信息,题干的特点往往具有隐蔽性、启发性和迁移性.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能否解答问题,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够从题干中获取多少信息以及获得的信息能否快速地迁移到要解答的问题中来.

1年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7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