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1)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1)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
(2)该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3)探究时,有时测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不相等,这可能是______造成的
(4)实验中需记录数据,请设计记录表格:
(5)如图所示,完成光路,做出AB的像
(6)利用光的反射知识,怎样检测水池中水面的高低变化?
一剑逍遥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月盈水涵 幼苗

共回答了21个问题采纳率:85.7% 举报

解题思路:(1)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
(2)根据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而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这一特点分析;
(3)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描的点不对应、玻璃太厚、读取数时等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从第2次实验数据有较大的偏差可知,都不可能是以上原因,原因可能是没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测量.
(4)实验中要测量物距、像距,并且要多实验几次,据此设计表格.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6)刚刚侧着看不到池底是就是反射的最大角,(不能动的,先找到那个最大角度位置)然后根据水涨和下降看到反射的景物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

(1)因为玻璃板透明,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描的点不对应;玻璃太厚,成两个像;没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测量等,因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所以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没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测量;
(4)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记录表格如下表:
次数 蜡烛到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的距离/cm
1
2
3 (5)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6)先确定反射的最大角(侧着看不到池底),然后可知,水涨的时候,会看到反射的景物向下移动,如果下降就会看到慢慢看见水底景物.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1年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1.132 s. - webmaster@yulucn.com